杭州市计算机学会举办信息技术基础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
日期:2006-08-21 00:00:00
查看:2838
杭州市计算机学会在高中课程改革前夕(今年暑假过后将全面实施),举办了“信息技术基础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专题研讨会”。邀请浙江省计算机应用与教育学会和杭州市计算机学会等教育和技术专家建言献策,以形成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共识和合力。
研讨会首先听取了杭州市教委教研室计算机教研员郑子罕特级老师的主题发言《杭州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课程改革的趋势及困惑》,他介绍了中学教育的现状、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过程、当前全日制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有关要求(课程的性质、设计思路、目标、内容标准等)及组织实施思路等。接着杭州青少年活动中心科技部部长陈敬高级教师作了《杭州市中小学生信息技术校外教育的成果、发展与思考》的重点发言,介绍了杭州青少年活动中心的信息技术培训和科技活动、少年科学院和小小科学家俱乐部、科技竞赛组织和获奖、青少年宫在线网站与青少年素质教育、校外信息技术教育及与校内教育的分工互补等。
来自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和浙江省计算技术研究所、杭州自动化技术研究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对杭州市校内外信息技术教育的有关情况表示了浓厚的兴趣,对杭州市中小学信息技术(计算机)教育20年来的发展和取得的成绩表示欣慰,并一致认为从信息社会发展的现实出发,在基础教育阶段开设信息技术(计算机)课程非常必要和重要;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以义务教育阶段课程为基础,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应强调通过合作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及其应用技能,感受信息文化及其带来的乐趣,增强信息意识和信息伦理;应充分调动家庭、学校、社区等各方力量,整合教育资源,营造良好的信息氛围,为学生和公民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应充分考虑高中学生起点水平及个性方面的差异,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选择、自我设计和完善,鼓励因地制宜、特色发展;应鼓励学生在各项活动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并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积极地应用到生产、生活乃至信息技术革新等实践活动中去,以适应未来学习型社会。
浙江省计算机应用与教育学会理事长、杭州市计算机学会名誉理事长、浙江大学张森教授说,信息技术课程由计算机课程发展而来,但发生了质的飞跃,已经由单纯的技能训练上升为全面的信息素养的培养,计算机技术应用已不再只属于计算机专业。高中毕业生有的将进入国内外高校的不同学科和专业深造,有的将接受职业技术教育和准备就业等,而高中信息技术教育是打基础的阶段,应尽量考虑与大学教育的衔接、考虑与国际教育的接轨,这会大大有利于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与会专家对中学学科课程过多、科目设置和要求过于统一、教学方法过于偏重知识传授、并行科目过多加重学生负担、缺少学科间整合等问题表示担忧,并结合高校不同专业信息技术教育的状况及创新型人才培养等,对高中信息技术教育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的过程中往往分化很快,再加上起点水平参差不齐,会给教学带来诸多不便。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关注学生已有的信息技术水平、学习特点、个性发展需求等方面的差异,灵活设计与组织教学活动。教师可以通过设立多级学习目标和多样的学习方式,让不同的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择到合适的内容;教师还应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自主探索空间,鼓励不同意见和创造性思路的迸发,鼓励多样化的问题解决方式和方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水平差异,针对性地实施分层次教学: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采用补课的方法为其奠定必要的基础,消除他们对信息技术的神秘感,增强其学习的信心;也可以采用异质分组的方法,变学生的个体差异为教学资源,让学生在参与合作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协同完成任务;对于少数冒尖的学生,给予专门辅导,使其早日成才。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在给出任务之后,通过组织学生共同研讨、分析任务,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步骤、策略与方法,并引导学生对结果进行评价,从而增强对信息技术发展变化的适应能力。
与会希望今后加强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之间,教育与科研、产业之间,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等的沟通与合作,希望杭州市计算机学会今后能多搭建这样的交流平台和多提供这样的交流机会。 (徐玉清)